明天,全市逾2万学子将要奔赴高考考场。教育君梳理出一份高考“赴考清单”,有需要的可以看看。
◆ ◆ ◆
1.准备好自己的身份证和准考证,“两证”不齐不能进入考场;
2.准备好考试用具,如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、2B铅笔、三角板、铅笔刀、圆规、塑料胶擦等。
特别提醒考生要注意购买正规的2B铅笔。各种考试用品最好用透明文具袋装好。
考生在每天赴考点前,注意以下事项:
1.细致检查两证和考试用品是否准备妥当;
2.适当提前出发,预留足够的时间,防止因故耽误考试;
3.按准考证上各科目的考场、座位号参加考试;
4.根据当天天气情况做好相应准备,必要时可多准备一套更换的衣物,防止因天气等原因耽误考试,确保安全顺利赴考。
考生在赴考过程中如遇突发事件,首先应保持冷静,并立即主动向家长、班主任或有关部门寻求帮助,确保准时到达考点,顺利参加考试。特别提醒考生出行小心,注意交通安全,要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,步行过路口要遵守交通规则。
考生在每天赴考点前,要细致检查两证是否准备齐全,万一忘记带准考证或身份证,立即联系家长送证并向班主任或考点工作人员报告。
考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准考证、身份证等证件,万一出现被偷或丢失等意外情况,应立即向班主任或考点工作人员报告,寻求帮助。
送孩子到考点后,如何比较合理地跟孩子道别?
给孩子一个拥抱,给孩子一个微笑。尽量不要说“成败在此一举!”之类给孩子压力过大的话。
监考员在每科开考前30分钟开始使用金属探测仪检查考生,组织考生有秩序进入考场。考生要按规定时间和准考证上各科目的考试考场、座位号参加考试。
非英语科的外语科目考试开考前15分钟,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点、考场,其他所有科目开考15分钟后禁止考生进入考点、考场。所以,我们提醒广大考生,一定要提前预留足够的赴考时间,防止因交通堵塞等意外原因耽误考试。
今年我省高考将首次启用身份识别系统,考生入场时首次均须验证指纹信息进行身份信息比对,严防替考。
首先是要自觉遵守规定,赴考时不要携带手机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;其次是要服从监考员管理,不能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员进行检查。拒不配合检查或拒不出示可疑物品,监考员有权阻止其进入考场。
考生在检查过程中,如出现报警声,要积极配合监考员的询问,出示相关金属物品并再次接受探测,直至确认无禁带物品后方可进场。如考生拒不出示可疑物品,监考员有权阻止考生进场。
考生可携带无存储功能、无计算功能和无数据传输等功能的手表进入考场。也就是说,可以携带普通的机械式或石英手表,目前流行的智能手表、智能腕带等不能带入考场。
不可以。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规定,考生携带任何书籍、资料及通讯工具(手机、传呼机)等违规物品进入考场,无论使用与否,,将被取消考试成绩。因此,特别提醒广大考生,赴考时千万不要带手机等违规物品,以免因一时疏忽带进考场而被取消考试成绩。特别提醒: ,考生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受信息功能的设备,无论使用与否,将被取消各科考试成绩。
一是要认真检查条形码上的姓名、考生号、考试科目、考场号、座位号等信息与本人是否相符,确认无误后再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有关信息。
二是要在单页码答题卡右上角“条形码粘贴处”栏内正确粘贴条形码。
三是要检查清点答题卡张数,如有疑问要及时向监考老师反映。
最后,要正确填涂试卷类型,未填涂或填错试卷类型的答卷无效。
答题卡不能折叠。考生在考试时要保护好答题卡,保持答题卡卷面整洁、清楚,不能折叠答题卡或在书写过程中造成答题卡破损,以免影响答题卡的扫描。
可向监考员申请更换答题卡,但不补足由此而耽误的考试时间。考生答题时注意题号顺序,不要写错答案位置,避免因更换答题卡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。
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,不得超出答题区域范围,否则答案无效。此外,考生也不得在答题卡上任何区域作标记。
我省高考采用网络评卷,评卷时严格按题号对应评卷人员,考生如果擅自更改答题卡上题号顺序作答,答案内容和题号无法对应,将作无效处理。
必须带:准考证、二代身份证、2B铅笔、黑色字迹的钢笔或0.5毫米黑色签字笔(多备几支)、三角板、铅笔刀、圆规、橡皮擦等文具。
允许带:矿泉水(撕掉标签)、无色透明塑料袋(装证件和文具)、御寒长袖衫。
不能带:无线通讯工具(如移动电话、无线耳机)、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(计算器、智能手表),书籍、资料、涂改液、巧克力、咖啡等食品,修正带以及不透明的文具盒(袋、套)和不透明的水杯(含饮料)等物品
1、晚上最好10-11点上床休息,中午最好也要休息,哪怕打15分钟的盹也非常好。
2、高考期间考生饮食应清淡富有营养,尽量不要外购凉菜熟食,不吃生食海产品和油腻、生冷、刺激性大的食品。外出就餐应选择信用等级高的单位,如量化等级为A级或B级的餐饮单位,点菜时尽量不点凉菜、烧卤熟食、生食海产品、四季豆、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的食品。
3、高考期间可利用休息时间开展散步、慢跑等运动,以调节身体、放松心情,不宜做强度大或剧烈的运动。
4、保持心情愉快。关键时刻,要会放松自己心情,尤其不要想考试结果。
5、排除各种干扰,切忌误信传言,绝不能相信社会上、网络上有关“出售高考试题及答案”、“出售作弊器材”、“代考”等传言或有害信息,避免上当受骗。